仙踪林rapper呦呦欢迎你/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gta5小辉哥全部超高清/国产麻豆高清视频在线第一页

政策法規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企業環境信披新規日前生效,上市公司2021年度碳排放信披3月15日前需完成!


生態環境部此前印發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以及《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以下簡稱《準則》),于202228日起正式施行!兩個文件的發布為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政策依據及支撐。

《管理辦法》要求企業應當于每年315日前披露上一年度11日至1231日的環境信息。《準則》第十九條明確提出,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應當具體披露年度碳實際排放量及上一年度實際排放量。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000多家發電企業需在接下來的30多天內,完成2021年度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

11.jpg

? 為什么要披露企業環境信息?

 我國碳交易試點自2013 年陸續啟動,運行期間出現了價格波動性大、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發揮受限等問題,碳價走勢很難由市場形成預期,很大程度上與市場缺乏透明度相關,各試點重點排放單位的碳排放數據和配額分配情況均未披露。全國碳市場啟動后還出現個別企業數據造假行為,因此有必要通過信息披露加強社會公眾監督,消除數據問題及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

 

在《準則》與《管理辦法》發布之前,2021年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2021年修訂版)征求意見稿中,已要求重點排放單位按照指南附錄D的格式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相關信息進行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將從以下三方面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

 

一是著重健全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的具體安排,將多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關于環境信息披露的規定整合,解決環境信息披露形式、程序、時限等要求不明確問題;

 

二是著重解決環境信息披露內容不規范問題,強化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碳達峰碳中和等生態環境領域重點工作的支撐,實現對重要主體、重要行為、重要信息等關注度高、使用需求大的信息全覆蓋;

 

三是著重解決環境信息披露渠道過于分散、部門協作不足等問題,規范環境信息披露途徑,明確管理部門責任,保障合理分工、有效執行。

 

? 要求披露哪些內容?


相比此前的相關規定,《管理辦法》和《準則》對企業碳排放信息的披露要求更明確,《準則》分為四章,共三十一條,規定了企業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以下簡稱 年度報告 ”)和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以下簡稱 臨時報告 ”)的編制要求。

具體來看,年度報告規定了企業基本信息,企業環境管理信息,污染物產生、治理與排放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八類關鍵環境信息。臨時報告規定了企業產生生態環境行政許可變更、生態環境行政處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應當披露的環境信息。

每一部分又有更為詳細的披露“明細”。以年度報告為例,單就污染物產生、治理與排放信息來看,企業需要披露的內容包括:污染防治設施信息,主要水和大氣污染排放相關信息,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產生、貯存、流向和利用處置信息,有毒有害物質排放信息,噪聲排放情況,揚塵污染情況,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信息等。?

頗受關注的碳排放情況,被列入關鍵環境信息提要。

同時,《準則》第十九條明確提出,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應當具體披露年度碳實際排放量及上一年度實際排放量;配額清繳情況;依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標準或技術規范,披露排放設施、核算方法等信息等。

而《管理辦法》要求企業應當于每年315日前披露上一年度11日至1231日的環境信息。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000多家發電企業需在接下來的30多天內,完成2021年度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此前介紹,排放數據的準確、有效獲取是開展碳市場交易的前提。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發電行業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數據管理規范,而且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同時,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費多,所以首先納入發電行業,可以同時起到減污降碳協同的作用。? 


? 哪些企業需依法披露環境信息? 


事實上,生態環境部已組織開展相關行業企業的碳排放數據報告與核查工作,除發電行業外,還涵蓋了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行業覆蓋面也將隨之擴大。 

根據《管理辦法》,下列五類企業應當按照規定披露環境信息: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上市公司及合并報表范圍內的各級子公司(以下簡稱上市公司)、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企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

其中“第八條規定的企業”是指上一年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披露環境信息上一年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應當按照《管理辦法》的規定披露環境信息: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被依法處以10萬元以上罰款的;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被依法實施按日連續處罰的;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被依法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的;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被依法吊銷生態環境相關許可證件的;因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的。

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每年3月底前確定本年度企業名單,并向社會公布。而對于未按照法律法規對環境信息公開或者披露的企業,根據《管理辦法》,將由設區的市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并可以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提出生態環境部、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托政府網站等設立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集中公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內容,供社會公眾免費查詢,不得向企業收取任何費用。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為保障公眾及時獲取、有效使用企業環境信息,未來將著重圍繞公眾、社會和市場關心的信息,選取關鍵性、總結性環境信息予以披露,細化界定每類主體的環境信息披露內容,提高披露信息的規范性和可比性,減少描述性、一般性及專業性過強的信息,保障環境信息易讀易懂易用。同時,通過國家、省、市三級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的互聯互通,建立與其他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便于各有關部門獲取使用。

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環境違法行為監管將更加透明全面,多方信息互驗有望形成監管網絡,企業環境造假難度提升、環境違法行為會更加快速地傳導,并因此承擔違法成本。


資料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聯系我們


010-84945443

統計代碼申請地址:http://www.cn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