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胺:未來如何競爭?出路又在哪?
隨著石油化工行業不斷向精細領域深入,乙醇胺做為環氧乙烷的下游重要的衍生化學品,也進入了集中擴能周期,2023年新增產能達35.5萬噸/年,總產能突破90萬噸/年。2024年仍有10萬噸/年產能將要投放,產能增長過快、利潤大幅縮水,乙醇胺未來如何競爭?出路又在哪?
煉化大裝置充足的環氧乙烷原料供應,列入平衡乙烯的工具很多都上了環氧裝置,不少企業又繼續往下游衍生配套乙醇胺裝置,把一個精細化工產品放在大石化裝置上,作為下游配套,不過剩是假的,唯有過剩才能平息過度的投入,這樣造成了很大的技術力量、技術人員浪費,也許很多個企業主或資本方都沒有考慮過。但是作為一名幾十年從事行業信息服務工作者,在此想和大家交流交流一些感想,也許對行業發展會有一點提醒。不完全統計:2021-2025年間,國內在建大乙烯項目有18套,新增產能達2500萬噸,2025年,國內乙烯總產能將突破7000萬噸。雖然并不是每個大乙烯項目投建乙醇胺裝置,但這些大乙烯工程均為潛在的行業進入者。恒力石化,20萬噸/年乙醇胺(EOA)3萬噸/年乙撐胺;榮盛新材料(浙江石化):20/10萬噸/年乙醇胺/乙撐胺揚子石化-巴斯夫:乙醇胺 2 套(EOA2)、乙烯胺 2 套(EEA2)在現有已投產產能基礎上翻了一翻,這樣下來總產能超過150萬噸,這里說的總產能有的企業是計劃投資,實際投資兩套上一套,就按實際計劃投資,產能也將在120萬噸左右,國外擴建主要是陶氏即將在2024年增加9萬噸。目前國內的產能2019年51萬噸,2020年60.6萬噸,兩年沒變,這之前的產能最大10萬噸,平均產能不足5萬噸,小企業在3萬噸左右,2023年90.6萬噸,中國消費在2020年基本達到產能和消費平衡,消費在63.1萬噸,我們預計2025年消費將達到75~80萬噸。
伴隨著我國乙醇胺項目的上馬投產,全球產能很快就從260萬噸躍升到320萬噸,全球消費我們預估在225~230萬噸,主要消費將集中在亞洲、北美和西歐,亞洲消費主要在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基本穩定,東南亞將帶來快速增長的又一地區。乙醇胺消費領域主要在表面活性劑、乙烯胺、氣體精華、除草劑、水泥助磨劑、金屬加工業和防凍、以及木材處理和其他。隨著技術的穩定和進步,國內主流企業的產能規模和管理成本的變化,乙醇胺的競爭能力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但是新入企業對于一個精細化工應用導向型的產品,如何能夠真正的做好,個人判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原有行業企業這么多年來抵制進口沖擊,不斷完善自我,優化應用做了很多工作,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大石化企業對于這個產品如果依然搞搶占市場的手段,個人感覺只會把這個行業攪得越來越亂,甚至會搞得新舊雙輸。依我對行業的了解,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關心者關注,從業者提醒起到一點作用。首先,國家管理部門、行業規劃設計單位、行業領軍大佬、從業專業人士需要加強協調,不要再血拼產能和規模,產業鏈合力配套和錯位競爭對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有利的;其次,煉化一體化企業和現有產業企業家,大家可以多聯系、共商討,我們論壇平臺愿意為大家提供交流的產業合作共贏“商場”,為了行業的技術進步、產業穩定、水平提升作貢獻;第三,我們穩定當前,面向未來,化工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乙醇胺是我們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提升、高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分子。我們需要共同研討市場將面臨的挑戰,分析下游消費還有多大提升空間?聚焦在哪個領域?進口產品沖擊如何突破?未來全球市場我們如何獲取空間?我們有信息更有信心,有決心做好、做強、做大。2024年4月17~19日,在江蘇常州舉辦“2024全國環氧及衍生物可持續發展合作(怡達化學)論壇”,期間我們將開展系列交流,歡迎您出席論壇期間醇胺系列產品協作交流。
來源:環氧產業中心